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卿祐筆螺

Cancillopsis chuoi
(Huang & R.A. Salisbury, 2017)

Holotype

NMNS 007695-00002

攝影:黃式毅




台灣高山蝸牛

台灣海拔3000m以上山區,還有蝸牛生息。即使冬季冰封,

位於陡峭的岩屑崩塌地區,竟也能生存。偶有盤根糾結的圓柏,

抵禦嚴酷的環境。而這種扁型蝸牛,直徑僅1cm,殼纖薄,

稜緣具微細鱗毛,可能是分布於台灣海拔最高的蝸牛。

從底部觀察,臍孔寬並深達殼頂。年輕的殼,

稜緣更明顯;殼皮磨損後,露出粗糙的成長質地。








細沙_桃紅_盔形鐘螺等

小型鐘螺,約20幾年前在大里蝦廠撿來的。

從那時候,開始對這類錐形小貝感興趣,

當時拖網船捕蝦的深度介於50-100公尺,

夾帶了台灣北部,沙質底層的生物上岸。

記得這些小鐘螺,散發著真珠色彩,相當醒目,

收藏多年,還保有光澤。

分類學將其歸入Calliostoma屬,意為美麗的殼口。

觀察本屬鐘螺表面環肋,逐漸分辨出各種形態。

以下編號1-6,台灣北部近海撈獲的小型鐘螺:


1細沙鐘螺Calliostoma aculeatum

特徵為螺塔縫合處凹陷,次生肋密布。

2桃紅鐘螺Calliostoma soyoae

螺層環肋突出,呈棘面雕刻。殼高約15mm

3盔形鐘螺Calliostoma galea

殼表肋間質地平滑,此種主要棲息於台灣近海。


45高塔鐘螺Calliostoma shinagawaense

縫合處不如細沙鐘螺之凹凸起伏,顯得平坦,

殼高達20mm 。時而出現白化個體。


6土佐鐘螺Calliostoma tosaensis

殼縫合處微凹,上方兩條環肋在早期螺層時並列,

逐漸形成細點次生肋。殼高約15mm


編號7-10,龜山島海域撈獲的小型鐘螺:

7虛線鐘螺Calliostoma rubroscalpta

整體環肋比例相對勻稱。

8加藤鐘螺Calliostoma katoi

自殼胚始於顆粒狀,轉而發展成環肋。殼高約8mm

910坂下鐘螺Calliostoma sakashitai

縫合處上方並列兩條環肋,顆粒粗而緊密,

螺塔略膨脹外擴。

更正為:甲上鐘螺Calliostoma apicisuperi Huang & Fu, 2019


自龜山島近海撈獲的加藤、甲上鐘螺,

深度約在40-50公尺,為同屬棲息處較淺的族群,

亦有花紋濃烈之個體。

下列Calliostoma鐘螺都是舊收藏,

最近,在明亮的正午拍攝其外形,

每一個殼投映到鏡頭裡,仍是輝彩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