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微蜑螺

微蜑螺Neritilia rubida (Pease , 1865 ) 
殼寬3~ 5mm的微小蜑螺,一般棲息於湍急的汽水域上游。幼生期為浮游型態,分布印度─太平洋廣大區域。原命名種N. rubida出自大溪地。台灣從東到西南部溪流,亦可發現散布之族群。


1_E Taiwan_4mmW
2_SW Taiwan_4mmW


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網肋海螄螺

紗布海螄螺Cirsotrema屬類群,具有曲張的縱肋特徵。本屬棲息於深海的種類,分類為C. bonum(Melvill, 1906),比對台灣東北海域的殼型,亦有C. turriculoides(Yokoyama, 1920)之定義。
觀察此類海螄螺,在初始螺層外唇即增厚,再依序擴展成聳立的螺塔。肋面疏密不一,紋理重疊交錯;肋間波狀並列形成規律小孔。縫合處縱肋對應常相互穿插,肋上部頂尖呈鏤空構造。磨損的殼失去表面細節,露出凹陷的縫合溝。



1_Pratas Isl.(350m)_SW Taiwan_21mmH
2_Aliguay(150m)_Philippines_49mmH
3_Aliguay(150m)_ Philippines_13mmH
4_NE Taiwan_32mmH
5_NE Taiwan_24mmH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佛塔織紋螺

佛塔織紋螺Nassarius (Profundinassa) babylonicus (Watson, R.B., 1882)
本屬代表種,為廣布印度–太平洋的深海織紋螺。螺塔高,殼胚以降,縱肋隆起形成肩面,整體呈階梯狀。縫合下具有兩道發達的環肋,以波狀排列並於縱肋處凸出,旋即轉為縱肋間纖細的螺旋紋,至體層基部再浮現數條環肋。成熟的殼軸前端扭轉成基褶。口蓋輪廓與唇緣吻合,前端尖銳。
拖網漁獲夾帶的細碎生物間,能發現佛塔織紋螺,例如東沙群島海域,棲息於深度350m以下的陸棚斜坡。
恆春西台地四溝層有化石紀錄,此地層年代屬更新世Pleistocene


1_Pratas Isl._SW Taiwan_11.2mmH
2_Pratas Isl._SW Taiwan_11.5mmH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金棗寶螺

金棗寶螺Lyncina ventriculus (Lamark 1810)
主要分布於太平洋中部,棲息於熱帶淺海的寶螺。側緣厚重,具絲狀紋路,黑褐及棗紅色滑層包覆至殼背,露出灰底與四道色帶。殼口米白色,齒列發達。金棗寶螺在台灣海域極少出現,此殼發現自蘭嶼,地點在八代灣潮間帶,1997211日。



Ponso no Tao(人之島)_Orchid Island_SE Taiwan_54mmH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寺町捲管螺

寺町捲管螺Ootomella teramachii (Kuroda, 1952)
捲管螺物種包容甚廣,各恃其獨特。寺町捲管螺同屬現生種幾希,近年分類為芋螺總科之並系群Raphitomidae科。黑田1952年發表兩種,如今合併化石紀錄,皆被收編至Buccinaria屬名下(VENUS, 1997)。寺町捲管螺亦分布台灣東北海域,大溪漁港底拖網船能撈獲,深度350m以下。


1_NE Taiwan(450m)_47.5mmH
本屬Ootomella殼表為螺旋平肋構成,與Buccinaria屬具肩角縱肋的造型不同。此為成熟殼,螺塔溶蝕,仍可見微小的棕色殼胚。縫合處保留了灰色殼皮,以下波形環肋密集,接著呈內凹輪廓,整體雕刻按此比例擴展。


2_ NE Taiwan(350m)_36.5mmH
龜山島海域出現的殼,表面常附著黑色沉積物。螺塔低,體層圓弧,與寺町捲管螺的差異,殼表環肋間距漸寬呈螺旋溝形態。早期螺塔縫合下環肋細密,並形成縱向聚集。本種可能是Pionotoma pyrum (Kuroda, 1952),兩者同棲息於台灣東北深海。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寶塔花仙螺

寶塔花仙螺Mipus mamimarumai (Kosuge, 1980)
小型珊瑚螺,殼表由細鱗片構成螺旋肋雕刻,縫合深而內凹,水管修長延伸,臍孔為封閉式。殼體常有附生物聚集,每自成一群落。


殼長22mm1995年,於台灣東北大里蝦場的下雜堆中撿拾。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刺蝟花仙螺


刺蝟花仙螺Babelomurex echinatus (Azuma, 1960)

造型極其繁複的珊瑚螺。從殼頂角度,可見肩部棘刺特長,以螺旋比例依序擴展,間有向上捲曲者。此殼為黃色型,澎湖珊瑚船夾帶,殼高26mm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東沙穀米螺


東沙穀米螺Marginellona gigas (Martens, E.C. von, 1904)
本種殼長可達20公分以上,為穀米螺科最大型種類,棲息於台灣西南部,東沙群島附近深海。近年來撈獲量大,不過殼唇完整者仍少見。整體灰褐色,乾燥日久,光澤依舊,不過色調褪淡。


1_Pratas Isl.(350m)_137mm
從殼口角度看,殼軸片形成一尖端,轉為隆起的前水管,順連擴展的弧形外唇,邊緣色淺,造型單純、圓渾。



2_Pratas Isl.(350m)_121mm
螺塔高低變化不一,成熟個體螺層肩部趨於膨脹。



3_ Pratas Isl.(800m)_104mm
在東沙群島陸棚斜坡下,近越南外海,水深800m處,另有殼體瘦長,色澤米白的不同型態,殼軸齒襞轉折處,有一道成長紋構成的底部帶。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梨形鬘螺


梨形鬘螺Semicassis bulla (Habe, 1961)
常見於大陸棚淺海的族群,殼質薄,螺塔背部呈淡藕色暈,日久褪為蒼白。


1_East China Sea_64mmH
表面帶光澤,分布若干內凹的成長紋理。外唇反摺並有規律斑紋。前軸片內形成褶襞,近後溝有齒凸。


2_Pratas Isl.(450m)_SW Taiwan_56mmH
梨形鬘螺亦棲息於深海區域,殼質趨厚實。深海個體外唇齒前端常有延伸、擴張形態。


3_ East China Sea(100m)_54mmH
4_NE Taiwan(200m)_43mmH
水深100m以下撈獲的梨形鬘螺,殼長遞減,螺塔漸低。偶有老熟個體,殼厚實,背部紅褐色。台灣東北海域亦有棲息200m以下的族群,殼新鮮時為桔黃色調。


5_ NE Taiwan(450m)_40mmH
台灣東北部拖網船,撈獲得更深處的個體。殼高僅40mm,滑層增厚。體層隱約有三道斷續色帶。殼胚光滑,螺塔數道縱橫弦紋,擴展為平緩環肋的殼體,與東海質薄半透的梨形鬘螺頗多差異。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可愛鬘螺


可愛鬘螺Semicassis inornata inornata (Pilsbry, H.A., 1895)
分布日本中部到南中國海域,從大陸棚淺海至陸棚斜坡450m以下深處,都有族群棲息。
原始文獻引用日本殼命名,種名unadorned之意,相對於Ornata絢紋,取其「素朴」稱謂。檢視當初繪圖,乃殼高65mm,表面花紋朦朧的個體。


1_NE Taiwan_450m_52mmH
台灣東北海域拖網船漁獲,偶見殼高約50mm,體型厚實的可愛鬘螺。本種螺塔錐尖略傾斜之勢,縫合下紋路縱橫,呈弦紋狀寬邊,體層具有肩角凸出。


2_ NE Taiwan_450m_44.8mmH
3_ NE Taiwan_450m_47mmH
同族群有瘦長及體層膨脹兩型。本科特徵外唇反摺,匯聚五道斑紋,前水管上端亦染褐色。外唇齒至前段益顯擴張。成熟個體的軸面、滑層形成摺襞。


4_ N Taiwan_200m_65.5mmH
台灣北部海域撈獲,花紋趨於明顯的殼,高逾65mm以上。扇形口蓋質薄,外唇齒弱,殼體輕薄。比較原文獻圖示,此個體螺塔高聳,肩角較為圓弧。


5_Pescadores_ W Taiwan_100m_56.8mmH
澎湖海域的可愛鬘螺,色帶分明,軸面光滑。前端殼軸片常形成一假臍孔。


6_Pratas Isl._SW Taiwan_54mmH
東沙群島海域,亦有深海型的可愛鬘螺,棲息環境差距甚大,螺塔形態趨於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