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可樂寶螺


隱藏於深海,渾圓的小寶螺。


底部齒列轉折處具有脊相連貫,使底唇、軸面殼齒形成刻點排列。後端呈喙狀;前端軸與唇片突出,和殼緣兩側相連。桃紅色斑塊亦引人注目。

釣魚台列島,水深200-250 m

殼長17 mm

可樂寶螺Nesiocypraea lisetae maricola (Cate, C.N., 1976)

參考文獻:

maricola , Pustularia Cate, 1976a: The Veliger 18(4):383, fig. 3.

HOLOTYP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LOS ANGELES COUNTY

LACM 1706 (dry), Santa Cruz, Marinduque Prov., Philippines (13 28 N, 122 01 E), Leg.: R.M. Lumawig, 28 FEB 1964.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櫻井寶螺

Austasiatica sakuraii  (Habe, 1970)
Austrasiatica hirasei  (Roberts, 1913) 
Austrasiatica langfordi  (Kuroda, 1938) 
三件寶螺的底齒排列,形態相似。































轉過來看背面,比較容易分辨出其差異。

粉紫紅色調的是平瀨寶螺Austrasiatica hirasei  (Roberts, 1913),蘭福寶螺Austrasiatica langfordi  (Kuroda, 1938)偏橙黃,至於櫻井寶螺Austasiatica sakuraii  (Habe, 1970)則帶有特殊的藕色。

三件寶螺都是澎湖珊瑚船撈獲。若說寶石珊瑚如何珍貴,那麼這三種碰運氣才能遇見的貝殼,更是難得。業界公認最精美的珊瑚,分布釣魚台列島到日本南部海域,棲息這一帶礁岩裡的深海寶螺,也成長得特別細緻。







































從側面看櫻井寶螺,上唇緣扁平增厚,殼軸面膨脹圓鼓。

平瀨、蘭福、櫻井,這三種寶螺在西太平洋黑潮流經的區域,皆有發現。
以下是來自菲律賓Balut Island 的櫻井寶螺,深色個體,殼厚重呈菱形(45 mm)。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玉女寶螺


玉女寶螺Notadusta hungerfordi  (G. B.Sowerby III, 1888) ,是我親自撿到的第一顆寶螺,在大里蝦廠的棄置堆裡,1992年夏天。
這顆寶螺長2.5公分,潤澤小巧。根據蝦廠工人口述,這類漁獲來自東沙群島附近深海,或有混合北部海域者。後來,又從澎湖將軍嶼當地友人,得到一個類似體型,略修長的玉女,撈獲地點明確,為珊瑚船在澎湖西南方,200公尺以下深度,俗稱香港濱的海域。
圖一:以下是這兩顆寶螺的黑白照:























編號1:澎湖將軍嶼(2006)。
編號2:大里蝦廠(1992)。

10年前,中國閔浙一帶的拖網作業發達,使得這類以往不常見的寶螺,出水量大增,從東、南海夾帶捕獲的玉女寶螺,年產量可以上萬個。傾銷至臺灣的型態如下,變化程度不一。與澎湖者相比,殼軸面齒列較為延展。一般體型約3.5公分長。

圖二:東海的玉女寶螺。深度記錄120公尺,皆來自福建(2012):







































編號1:棕綠色調,側緣斑點對稱。
編號2:整體偏橙黃,側緣斑點濃密。
編號3:殼面隱約呈斷續條帶,側緣斑點消失。
編號4:整體色調淺,兩側白色滑層增厚。

棲息在這片廣闊海域的玉女寶螺,不乏體型較大者。

圖三:殼長超過4公分的個體:






































編號1:色彩深濃的圓形個體,東海(2010)。
編號2:殼面分佈細碎紋路,側緣斑點分明者,南中國海 (2008) 。
編號3:殼瘦長至4.7公分,側緣斑點稀疏者,南中國海(2008)。

有些玉女寶螺殼面呈斷續色帶,其共同特徵,底部軸面齒列短而不延展。
圖四:東海玉女寶螺具色帶類型 (2012):




































編號1至3:依側緣滑層包覆厚度排列。

大陸玉女寶螺尚有一族群,分佈地區可議,以下這兩個寶螺為友人直接從遼寧漁民得來,據說為東海北方所撈獲,在這樣的冷水域還有寶螺,實在存疑。

圖五:來自東海,型態特殊的玉女寶螺 (2012):




























編號1:殼面色帶偏紫,側緣無斑點。
編號2:滑層增厚,兩端及底部橙紅色。
臺灣的玉女寶螺,主要發現於北部。其中體型有小於3公分的成貝,頗具特色,探討不同棲息地來源,更顯示其生態的多樣。
圖六:臺灣海域,從淺到深海的玉女寶螺:





































編號1:年輕個體,澎湖珊瑚船撈獲,水深250公尺以下 (2013)。
編號2:背部較不隆起的形態,釣魚台拖網,水深100公尺以下 (2012)。
編號3:邊緣增厚者,具色帶及斑點,野柳漁港蟹籠捕獲,水深50公尺 (2003)。

臺灣北海岸的玉女寶螺,會出現棲息潮下帶淺海的族群。至於東北海域者,底部齒列就近似東海者。玉女寶螺新鮮時色調豔麗、質地剔透,一年後,色彩便褪成淺淡不透光。將上述兩個早期的玉女寶螺,重新拍攝,對照今年得到的個體,就一目瞭然。

圖七:分佈臺灣西南部海域,深海的玉女寶螺:





































編號1:澎湖將軍嶼,水深200公尺以下(2006)。
編號2:澎湖珊瑚船撈獲,水深200公尺以下(2013)。
編號3:殼長2.1公分,澎湖珊瑚船撈獲,水深200公尺以下(2013)。
編號4:殼底具有斑點,大里蝦廠(1992)。

當初撿到的小殼(圖七編號4),便是屬於這種短底齒的類型,這與大陸沿海的族群不同。珊瑚船作業於深水域,可見低照光度、急流清澈的環境,造就這種玉女寶螺體型迷你,齒列亦成長得細緻。東海體型大的個體,殼表、齒列常有包裹泥沙粒的情形。
理解表象差異,來自地域條件形塑。寶螺表面流動的花紋,一瞥其幻化片段。
暑假在家整理貝殼,粗略筆記。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龍宮翁戎螺


1968年,臺灣一枚龍宮翁戎螺創下1萬美金的成交紀錄。
當時日本人為何願意高價追求?略知歷史,就不難理解其中原委。龍宮翁戎螺Pleurotomaria(Entemnotrochus)rumphii 命名於1879年,發現自印尼摩鹿加海峽,唯一模式標本收藏在鹿特丹自然史博物館。直到1936年,在日本高知縣附近深海,偶然撈獲小幼貝,世界唯二。
學者大山桂於1942年造訪臺灣,在意外的情況下,獲贈高雄漁船撈回的龍宮翁戎螺,旋即帶回日本,存放於東京資源科學研究所。
然而,日本這兩件龍宮翁戎螺,皆遭美軍轟炸毀於1945年。根據大山桂口述:「本人時常取出照片和記載,來追思最心愛的貝殼,如同追思死去的愛兒」。
戰後1968年,臺灣漁船終於在南海撈起一枚高16公分、螺徑21公分的翁戎螺,此貝一上高雄碼頭,立刻被帶往臺北,隔天就飛到日本東京,成為當時存世第二枚龍宮翁戎螺,當然物以稀為貴,加上失而復得的渴望。
事隔近半個世紀,經過各種戲劇性的故事之後,名貝的感染力似已沉澱。以下兩枚龍宮翁戎螺,年初由深海定置網撈上岸,來自臺灣東北近釣魚台,較大者螺徑16 公分。






























貝具殼緣罅隙,長約周圍的一半。
從底部觀察,殼臍寬圓,能深達殼頂。這件翁戎螺保留外殼附著的石灰藻類,仍能看出殼面呈濃烈焰彩,內側則為泛光澤的珍珠層。



本屬為原始軟體動物,雌雄異體。圖下方較小個體,螺層具稜角,可見個體亦有不同型態,但無法以殼型判斷雌雄。






























大型角質口蓋,為龍宮翁戎螺的另一特徵。活體狀態時,此口蓋以水平方向,位在上方螺層。






























龍宮翁戎螺特以宏偉著稱,不愧來自臺灣深海之傳奇。
以下帶金色光澤的特殊構造,即翁戎螺口腔內含齒舌。
本齒舌長達12公分,寬約0.7公分。







































齒橫式分別是中央的葉軸狀齒1,薄板狀齒約20,鈎狀齒約15,刷狀齒約70,扇狀齒約10。每一橫列齒之總數約230枚,因個體而異,刷狀齒數目則為同屬種類最多者。

參考:
1.林朝棨,根據大山桂口述、草稿、來信整理翻譯,《世界第三枚龍宮翁戎螺之出現與燒燬》,貝類學報,1980。
2.莊索,《世界第四枚現生龍宮翁戎螺之捕獲地點釋移》,中國水產,1975。節錄原文:經調閱1968年高雄市漁船於況日報表後,本文推想世界現生第4枚龍宮翁戎螺,可能捕撈的地點在東沙島東北方,距東沙島約93浬的306漁區,時間約在1968年11月18-23日之間。 
3. 譚天錫,《龍宮翁戎螺解剖之初步研究》,貝類學報,1974。節錄原文:龍宮翁戎螺Pleurotomaria(Entemnotrochus)rumphii Schepman是一種兩側對稱性之腹足類軟體動物,具有口蓋。是腹足類中較原始型者,雌雄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