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013年3月30日
學期都過去一個月了,才想起向Willy借的貝殼還沒還他。
那是去年在金山海岸撿到的光亮寶螺。
當時我們一群人蹲下來尋找,只有Willy找到這顆,
珍惜得很。通體棕黃,細點於背部聚成濃褐色斑,
應該是一枚愛龍寶螺,長22 mm。
也是廣泛棲息於印度、太平洋區的潮間帶寶螺。
「愛龍」之名來自種名Errones之音譯。
早在18世紀中由林奈氏所命名,意為mistaken,
負面用詞倒是令人推敲,難道是這群寶螺背上的
小團斑紋,像圈記錯誤的書寫塗污?
想當時美學,企圖收編自然比例之美,
或許不包括這種變幻不定的斑紋吧!
令人好奇,沙灘上就撿得到的愛龍,
也有深海族群?
上圖,南方澳拖網漁船夾帶的愛龍寶螺,
殼長21 mm,水深紀錄達100 m以下。
整體色深,黑斑更明顯,前端邊緣具突出軸板,
上唇齒列較長,殼口前段窄,背部平坦,
此為特徵不同之處。
與愛龍近緣的寶螺Ovum,原意為egg,
近年來稱「皮蛋寶螺」,不過其分佈範圍
縮減為西南太平洋區,往北至日本南部的
奄美島,臺灣的發現紀錄較少。
上圖左為東北角龍洞的皮蛋寶螺,
殼長31 mm,潮間帶撿拾。
圖中間是麟山鼻的小型愛龍殼長14mm.
皮蛋寶螺日文稱「棗寶」,愛龍則是「棗擬」,
兩者外型相似,而皮蛋特徵是上唇齒較延長,
齒列間呈黃色。
圖右為年初朋友L自南洋帶回的中間型。
這顆寶螺,來自菲律賓西南部三寶顏Zamboanga。
從殼面看似藍底褐斑的愛龍,
齒列卻是呈黃色的皮蛋。
比較殼口前段為較窄形態。
略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