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高砂蝸牛


高砂蝸牛Takasagohadra multifasciata Kuroda, 1941,在台灣山地分布廣卻稀少難見。

Takasagohadra由貝類學家黑田德米於1941年建立至今,一直被認定為台灣特有屬。Takasago高砂之名,源自打狗社,當時平埔族具勢力一群。高砂蝸牛最初即發現於台灣西南部山地。
此為中部發現的成熟個體,殼徑可達35mm。體螺層殼口下行傾斜,並擴展外翻為其特徵。

























高砂蝸牛棲息於中海拔原始林底,性隱匿不易觀察。張氏曾研究其軟體並於1996年發表論述,以生理構造確認本種介於扁蝸牛與栗蝸牛間,地位甚獨特的物種。
高砂蝸牛表面線條變化不一,螺層縫合前部具有皺襞。另一顆年輕個體(殼徑26mm),陳舊空殼仍有分明的束帶紋路,發現於北部拉拉山檜木林帶。


























2013年吳;黃氏發表林氏高砂蝸牛,始確認中國貴州山地亦有高砂蝸牛棲息,其中生物地理的關聯,則有待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